时下,放眼国内装备产业的各个门类,大凡高端产品,如果不是空缺就是模仿或者是组装,基本没有例外。但是,这种状况之普遍,几乎没有人认为它还算得上是问题。然而,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,转变增长方式对于中国经济包括中国装备制造 业而言,已经是必须的选项。那么,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,向高端挺进,除了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外,技术层面的“跛脚”是否并无大碍呢?或许这本身就应归于机制的范畴。
一、转制效果
中国的科研院所改革最早始于1985年,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活动,促使科研院所与经济活动和产业更紧密地结合。
1、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。改制催生了一批像中联重科、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、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强、经济效益佳的“明星”企业。转制对行业科技进步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,一批地方科研院所已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。(见下图)。

2004-2008年中央级转制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
2、技术研究从转制后失去公益性。转制后科研院所的属性定位不明,研发与收益发生矛盾碰撞,政府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弱化。